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和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分别采用浓度为3.5、7.0 和10.5 μmol/L的龙葵碱对细胞进行干预,软琼脂克隆试验观察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非贴壁依赖性增殖能力的影响;脉管形成实验观察龙葵碱对胰腺癌细胞Panc-1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anc-1细胞总蛋白中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 龙葵碱可明显抑制Panc-1细胞非贴壁依赖性增殖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100% vs (42.1±9.6)%,(24.3±8.5)%,(14.4±1.7)%;P <0.05];龙葵碱亦可抑制VEGF蛋白表达[100% vs (74.9±5.5)%,(31.9±6.8)%,(16.5±7.5)%,P <0.05],并且抑制脉管形成[100% vs (82.3±9.5)%,(76.9±8.9)%,(56.0±12.1)%,P <0.05];龙葵碱可下调Panc-1细胞AKT、mTOR磷酸化蛋白表达[100% vs (72.4±0.8)%,(59.4±1.3)%,(40.7±2.9)%;100% vs (96.7±0.4)%,(77.5±3.4)%,(34.1±7.6)%,P <0.05]。结论 龙葵碱可能通过抑制AKT-mTOR细胞信号通路而抑制Panc-1细胞的增殖及血管形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环与单环套扎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EV)出血急诊内镜治疗后临床疗效的异同。方法:75例急诊内镜诊断为EV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多环或单环橡皮圈套扎治疗,分为多环套扎治疗组和单环套扎治疗组。多环套扎治疗组40例,根据EV程度给予单位点2环、3环或4环套扎治疗;单环套扎治疗组35例。合并胃底静脉曲张须先给予硬化剂聚桂醇+组织胶+硬化剂方法注射治疗。单环套扎治疗再出血患者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结果:多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8例,基本消失26例,EV消失率85%;单环套扎治疗组治疗后胃镜复查EV完全消失5例,基本消失15例,EV消失率57%;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年再出血率多环套扎治疗组为5%,明显低于单环套扎治疗组的23%(P<0.05)。改用多环套扎治疗的再出血患者曲张静脉明显消失。结论:多环套扎治疗EV效果优于单环套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 临床意义及其诊治策略。方法 从IBD患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39例,克罗恩病(CD)15例]及对照组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5例)血液中检测CMV抗体,并从 UC患者(其中手术标本11例,肠镜下活检标本39例),以及克罗恩病患者(其中手术标本4例,肠镜下活检标本15例),及对照组肠镜下活检标本55例,检测CMV抗体及CMV包涵体。结果 IBD伴CMV感染肠道病变更广泛,多为全结肠炎或右半结肠炎。IBD组CMV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全身激素治疗多于非激素难治性UC组(P<0.05),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 IgM抗体阳性率高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P<0.05),手术UC组血清CMV抗体阳性率高于非手术IBD组(P<0.01),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包涵体(HE染色)阳性率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激素难治性UC组CMV包涵体(IHC)阳性率高于非重度和(或)激素难治性UC组(P<0.01),手术UC组CMV包涵体(IHC)阳性率高于非手术IBD组(P<0.01),重度或难治性IBD常合并或继发有CMV感染经适当的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结论 血清学和组织学(特别是IHC) 联合检测可提高CMV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在重症或激素难治性UC患者检测CMV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检测到CMV感染,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应立即开始,逐渐减弱激素剂量,并停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Fibroscan联合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诊断早期肝硬化的可行性。方法 34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同时进行Fibroscan、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腹部B超检查和肝穿刺活检,并抽样进行胃镜检查,将非创伤性检查的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应用SPSS V17.0统计学软件,将组织病理学诊断为S2、S3、S4期患者的Fibroscan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的检测值分别进行LSD-t检验;计算肝脏弹性值(FS值)、腹部B超检查结果及Fibroscan联合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值分别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结果病理诊断为S2、S3、S4期的患者,其各期的Fibroscan FS值(9.45±4.36、15.27±4.15、23.50±7.69)、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HA值(96.49±49.93、180.76±67.40、396.08±97.30)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余的血清学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值显示,S2、S3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3、S4和S2、S4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roscan与病理诊断S0-1、S2、S3、S4期的吻合率分别为:33.33%、81.82%、37.50%、67.67%;腹部B超诊断基本正常、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吻合率分别为:16.67%、67.7%和16.67%;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标志物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吻合率分别为:57.14%、91.67%、57.14%、87.50%。胃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病理诊断均显示S4期,胃镜检查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者,其病理诊断均为S2期。结论 Fibroscan与血清学肝纤维化标志物(尤其是HA)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率。若结合腹部B超和胃镜检查更有利于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